近日,市二院收治的一名出生體重800g的超早早產兒,經過新生兒科團隊53天的全力救治與精心的照護,全程無抗生素運用,達到出院標準并順利出院。再次體現了市二院在新生兒危重癥救治領域的救治實力和生命的奇跡!
時間回溯到2024年5月13日,剛出生的涵涵胎齡30周,體重僅800g,呼吸、心跳微弱,需要緊急轉入NICU。此時,收到產科通知的新生兒科主任祁亞平,副主任醫師醫生張會永,護士長孫麗霞早已在產房內嚴陣以待,立即對涵涵進行保暖、氣管插管、心肺復蘇等一系列搶救措施,初步搶救成功后,用轉運暖箱快速將涵涵轉至新生兒科監護病房。
早產寶寶出生后,需要闖過很多關卡,如呼吸關、感染關、循環關、營養關、喂養關等,每一關都至關重要,稍不留神就會危及患兒生命。為保證患兒營養液的輸注,孫麗霞護士長組織靜療小組人員,給予臍靜脈置管(UVC)、PICC置管技術。為保證患兒平穩渡過呼吸關,主管醫師張會永給予患兒PS、無創呼吸機、有創呼吸機運用,再過渡到無創呼吸機、空氧混合儀等呼吸支持。針對患兒胃腸功能差、吸吮力弱及吞咽不協調等問題,護理團隊采取了細致的喂養方案,從微量的0.5ml開始,逐漸增加至1ml、1.5ml等,直至患兒能夠順利進行經口喂養,吞咽功能也逐漸協調,單次奶量達到40ml,體重平穩增長。
患兒最難闖的關卡是“感染關”,貫穿整個治療過程。早產寶寶膚如蟬翼,還沒有抵御細菌的能力,細菌一旦蔓延全身,很容易造成敗血癥、腦膜炎、凝血功能異常等。科室團隊為此制定了詳細的護理計劃和措施,24小時“一對一”專人護理,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和手衛生,大家互相監督,時刻提醒;嚴格規范的管道維護,避免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精心細致的皮膚護理及保護,預防醫源性皮膚損傷……所有的操作都慎之又慎,所有的環節都時刻警惕,嚴防院感的發生。
為了患兒神經系統更好地發育和適應家庭環境,采用鳥巢聯合水枕和體位墊動態變換體位;使用遮光罩營造在媽媽子宮里的安全舒適感,幫助盡早建立晝夜規律;定時播放音樂,進行袋鼠式護理,提高母乳喂養成功率等等。
在后續的治療中,患兒一路披荊斬棘,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經過53天精心的治療和護理,小涵涵零抗生素使用,體重達到2100g,復查炎性指標、電解質、血常規后,各項指標均正常,闖關成功!市二院新生兒科創造了一個新的“不可能”。多年來,市二院新生兒科全體醫護人員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宗旨,以精湛的醫術和無私的愛心,為每一位患兒的健康筑起堅實的屏障。(尹紅婭 孫麗霞)
責編:瘦馬 編審:陳向黨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