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胸口中間凹陷,像被 “按出” 一個坑,從側面看形似 “漏斗”?這可不是正常體態,很可能是漏斗胸在作祟。
概念
漏斗胸是常見的先天性胸壁畸形,全球發病率約 1/300 - 1/400,男孩患病幾率比女孩高 3 - 4 倍,嚴重時會影響心肺功能與生活質量。
病因
從病因來看,漏斗胸的形成主要與肋骨和肋軟骨發育異常有關。正常情況下,胸骨和肋骨協同生長,但患者的肋骨和肋軟骨過度生長、向后凹陷,將胸骨一同牽拉變形,導致胸腔前部出現凹陷畸形。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遺傳傾向,研究發現其發病可能與特定基因(如 FGF10、TBX4)突變相關;此外,孕期胎兒體位異常、母體缺乏營養等因素,也可能增加患病風險。
癥狀
漏斗胸的癥狀因人而異。輕度患者外觀變化不明顯,對身體功能影響較小;中度和重度患者的胸骨凹陷明顯,會壓迫心臟和肺部。心臟長期受壓,可能導致心臟移位、心率失常;肺部擴張受限,會使孩子運動耐力差,稍一活動就氣喘吁吁,還容易反復呼吸道感染。隨著年齡增長,部分患者因胸型異常產生自卑心理,影響心理健康。
診斷
診斷漏斗胸并不復雜。醫生通過體格檢查觀察胸壁形態,結合胸部 X 光、CT 等影像學檢查,測量胸骨凹陷程度和心肺受壓情況。臨床上常用霍爾指數(Haller 指數)評估,指數越大,凹陷越嚴重,當指數≥3.25 時,通常需考慮手術干預。
治療
治療手段根據病情選擇。輕度患者可通過呼吸訓練、擴胸運動、佩戴矯形器等保守治療,增強胸壁肌肉力量,延緩凹陷進展;中重度患者一般需手術矯正,目前主流的微創手術(如 Nuss 手術),通過在胸壁兩側開小切口,植入特制鋼板撐起凹陷的胸骨,手術創傷小、恢復快,2 - 3 年后需取出鋼板。
預防及愈后
目前漏斗胸尚無明確預防方法,但孕期保持營養均衡、定期產檢,有助于降低胎兒發育異常風險。術后患者需避免劇烈運動,防止鋼板移位;保守治療者需堅持康復訓練。多數患者經規范治療后,胸壁形態和心肺功能能顯著改善,預后良好。
如果發現孩子胸壁異常,別掉以輕心。及時前往胸外科就診,專業醫生會根據病情制定個性化方案,幫助孩子擺脫漏斗胸困擾,擁抱健康人生。(科普專家:漯河醫專二附院胸外科劉朋濤)
責編:瘦馬 編審:王輝 終審:盧子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