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簡稱“艾梅乙”)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傳染病,而母嬰傳播更是將這些疾病風險傳遞給下一代的重要途徑。據統計,全球每年約50萬新生兒因母嬰傳播感染艾滋病、梅毒或乙肝,但通過科學規范的檢測、診斷和干預措施,超過90%的“艾梅乙”母嬰傳播可以有效阻斷。今天,讓我們一起了解如何阻斷“艾梅乙”母嬰傳播,為母嬰撐起健康保護傘。
艾梅乙的傳播途徑
1. 艾滋病的傳播途徑
(1)性接觸傳播:男女或男男之間無保護性的性行為可以傳播艾滋病,性伴侶越多,被感染的風險越大。
(2)血液傳播:共用注射器、輸入未檢測血液或使用污染醫療器械等。
(3)母嬰傳播:孕期、分娩或哺乳時病毒可傳給胎兒/嬰兒。
2.梅毒的傳播途徑
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性傳播、間接接觸傳播、血源性傳播和母嬰傳播。
3.乙肝的傳播途徑
(1)母嬰傳播:孕婦攜帶乙肝病毒時,通過胎盤、產道或哺乳傳染給新生兒。
(2)性接觸傳播:乙肝病毒可以通過性接觸傳播,包括陰道、肛門和口腔性交等。
(3)醫源性傳播:使用污染的注射器和針頭也可能導致乙肝病毒的傳播。
(4)血液和體液接觸:使用污染的手術器械、牙科器械、美容器等,以及打耳洞、紋身、穿耳等美容行為中,若接觸到染有病毒的血液或體液,也可能導致乙肝的傳播。
(5)生活中的接觸:與感染了乙肝的人共用剃須刀、牙刷、毛巾等個人用品也可能造成傳播。
艾梅乙怎么預防?
1. 艾滋病的預防
(1)潔身自愛,避免不安全性行為,正確使用安全套。
(2)不共用注射器,避免醫源性感染。
(3)不要共用牙刷、剃須刀或其他針刺器械。
(4)安全輸血,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婦女避免非意愿妊娠。
2. 梅毒的預防
(1)固定性伴侶,正確使用避孕套。
(2)拒絕毒品,不與他人共用注射器。
(3)提倡婚前、孕前、孕早期進行梅毒檢測,一旦發生感染,及時治療,是完全可以預防先天梅毒的發生的。
3. 乙肝的預防
(1)接種乙型肝炎疫苗接種乙型肝炎疫苗是預防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措施,建議到正規的醫療機構接種乙型肝炎疫苗,能夠使自身產生抗體,從而有效預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2)避免血液傳播不共用個人物品,選擇正規醫療機構進行侵入性操作。
(3)阻斷傳播途徑乙型肝炎病毒還可以通過性接觸傳播,因此需要拒絕毒品,還要注意進行安全的性行為,避免與他人共用牙刷、剃須刀等。如果患者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需要及時就醫治療,對于備孕或孕婦應及時就診阻斷母嬰傳播。其中應該做到以下步驟:a.為了母嬰的健康,新婚夫婦要積極參加婚前醫學檢查,備孕夫妻要積極參加孕前優生檢查,盡早明確感染狀態。b.孕媽們在孕12+6周前到醫院做一次乙肝的咨詢和篩查。c.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孕媽們,應根據醫生建議轉診到定點醫療機構進一步進行肝功能和乙肝病毒載量檢測;根據孕媽們血清乙肝病毒載量、轉氨酶水平和肝臟疾病嚴重程度,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抗病毒治療。d.寶寶出生后12小時內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并在第1、6月接種第2針和第3針乙肝疫苗。
母嬰傳播是“艾梅乙”主要的傳播途徑,也是兒童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重要傳播途徑,那已感染的孕媽媽應該怎么處理?
(一)艾滋病
首先對于艾滋早期篩查、早期診斷、及時藥物干預、減少性伴侶、使用安全套等措施可減少艾滋病母嬰傳播。對有生育意愿以及已懷孕的感染者介紹母嬰阻斷政策和策略,提供基本的母嬰傳播信息咨詢,幫助母嬰規范服用抗病毒藥物,且在服用過程中需要進行相關檢測。對于僅女方為患者的家庭,在女方接受規范藥物治療且病毒載量已經控制的情況下可選擇體外授精。在僅男方為患者的家庭選擇捐贈精子人工授精,可以完全避免艾滋病傳播的風險。如果不接受捐贈精子,也可以在男方進行規范治療達到持續病毒抑制后在排卵期進行自然受孕。
(二)梅毒規范治療
孕早期確診者需完成2個療程青霉素治療,治療后復查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RPR)或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試驗(TRUST)等轉陰方可受孕。少數患者在規范抗梅治療后,非梅血清學滴度下降至一定程度(一般≤1:4)即不再下降,而長期維持在低滴度,這屬于血清固定現象,傳染性一般不強,觀察半年左右,無血清滴度升高,可以自行備孕。
(一)乙肝孕前評估
由感染科或肝病科醫師評估其肝臟的功能和全身狀況,明確是否存在肝纖維化或肝硬化后再決定是否可正常備孕。在肝炎活動時,即有臨床表現和 (或) 肝功能異常者,需暫時避孕,首先采取休息等治療,暫不用抗病毒藥物,臨床表現消失,肝功能正常且穩定3個月后再妊娠。上述治療3個月無效,需要抗病毒治療,待肝功能正常后再備孕。
阻斷“艾梅乙”母嬰傳播,是一場關乎生命尊嚴的戰役。它需要科學技術的支撐,更需要全社會的理解與行動—每一份篩查的堅持、每一次治療的信任、每一句溫暖的鼓勵,用愛與責任為每一個新生命筑牢健康防線。讓我們攜手普及知識,共同為母嬰撐起一片藍天!
(相關文獻來源:2024版艾滋病診療指南,2023版慢性乙型病毒性防治指南,2023版梅毒診療指南)
健康科普專家:漯河醫專二附院婦產科 譚少允
責編:瘦馬 編審:王輝 終審:盧子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