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一些疾病,例如:艾滋病、梅毒、乙肝、淋病、丙肝、衣原體感染等,可以通過母嬰傳播方式感染下一代,嚴重時還會導致流產、早產、胎兒生長受限、死胎和出生缺陷等,嚴重危害母嬰健康。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艾梅乙”母嬰傳播的問題吧。
艾滋病(HIV)主要通過血液、性接觸和母嬰傳播。感染HIV會導致人體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缺陷,未規范治療可引發全身性疾病,如嚴重的機會性感染疾病以及惡性腫瘤。未經治療的孕婦,約有15-45%的嬰兒可能在出生時感染,但通過有效的干預,感染風險可以降低到2%以下。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引起的慢性、系統性性傳播疾病。病原體會攻擊全身臟器和器官,產生多種癥狀,引起皮膚、神經和心血管等多系統的損害。未經過治療梅毒孕婦,60-90%的胎兒可能受到感染,導致早產、低出生體重或死產。
乙肝由HBV所致,具有傳染性。根據病情進展為急性、慢性肝炎,會導致肝臟不同程度炎癥壞死或肝纖維化。感染HBV的孕婦,如果不接受治療和阻斷,約有90%的嬰兒可能在出生時感染,很多會發展成慢性乙肝,給未來的健康埋下隱患。
“艾梅乙”母嬰傳播階段
“艾梅乙”主要通過性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傳染病毒,性傳播、血液傳播可以通過規范自己的行為從而避免沾染病毒,而母嬰傳播是兒童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主要途徑。
1.艾滋病:孕婦體內的艾滋病病毒,會通過母嬰傳播發生于妊娠、分娩和母乳喂養階段。
2.梅毒:孕婦體內的梅毒病毒,通過母嬰傳播主要發生于妊娠階段。
3.乙肝:孕婦體內的乙肝病毒,通過母嬰傳播主要發生在分娩階段。
如何消除“艾梅乙”母嬰傳播?
1.盡早篩查
確診夫妻雙方應注重婚檢、產檢。為了母嬰的健康,孕媽們應該主動在孕12+6周之前進行艾滋病、乙肝和梅毒的咨詢和篩查。
2.孕期監測
發現感染了“艾梅乙”的孕媽媽無需過度緊張,應于發現的第一時間至相關醫療機構進行咨詢和綜合評估。經過規范的母嬰阻斷,孩子感染“艾梅乙”的概率可大大降低。
3.產后干預
感染艾滋病的媽媽:生下的寶寶應在出生后6小時內開始及時服用抗病毒藥物,并于48小時內、6周和3個月時,分別采集血標本,進行嬰兒艾滋病感染早期診斷檢測,如檢測結果為陰性,則到孩子滿12、18個月時需再次進行艾滋病抗體檢測。
感染梅毒的媽媽:梅毒患者妊娠時已接受正規治療和隨診,產后予預防性治療,并進行TPPA及RPR檢測,根據檢測的結果再進行下一步的阻斷,直到寶寶2歲即可。
感染乙肝病毒的媽媽:在寶寶出生后的12小時內(越早越好),注射高效價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單位和乙肝疫苗(酵母型)10mg;1個月、6個月分別再注射1次乙肝疫苗即可。
“艾梅乙”感染孕產婦可以哺乳嗎?
艾滋病建議人工喂養,人工喂養是最安全的方式。即使媽媽接受了抗病毒治療,也不能完全排除母乳喂養傳播病毒的可能,所以要避免直接進行母乳喂養;杜絕混合喂養。
梅毒若孕期已接受規范治療,可母乳喂養;若分娩前未規范治療或臨分娩前1-2周才確診這,暫緩直接母乳喂養,可間接哺乳(將乳汁吸出或擠出后經巴氏消毒或煮沸后喂養)。
乙肝新生兒在出生后12小時內(越早越好)注射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后可以接受HBsAg陽性母親的哺乳。若乙肝母親乳頭出現破裂,或者嬰兒口腔、咽喉等處有破損、潰瘍,均暫停母乳喂養。
(漯河醫專二附院婦產科 李雪麗)
責編:瘦馬 編審:王輝 終審:盧子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