鋅,化學符號Zn,原子序數30,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維持人體健康的關鍵營養素,被譽為“智力之源”和“生命之花”。
一、鋅的生理功能:從細胞代謝到免疫防御
1.酶的催化核心
鋅參與300多種酶的活性,是DNA合成、蛋白質代謝、能量轉化的核心參與者。例如,碳酸酐酶依賴鋅催化二氧化碳運輸,幫助維持酸堿平衡。
2.免疫系統的“守門員”
鋅能促進免疫細胞分化,增強T淋巴細胞活性,減少病毒復制。缺鋅者更易感染呼吸道疾病,且傷口愈合延遲。
3.生長發育的“助推器”
鋅調控細胞分裂和骨骼生長,對兒童身高、性腺發育至關重要。缺鋅可導致生長遲緩(身高比同齡低3~5cm)、青春期延遲。
4.感官功能的維護者
鋅維持味蕾和嗅覺細胞更新,缺鋅者可能出現味覺減退(偏食、異食癖)、嗅覺遲鈍。
5.抗氧化與抗炎作用
鋅通過清除自由基減輕氧化應激,降低阿爾茨海默病、心血管疾病風險。
二、鋅的食物來源:動物性與植物性對比
搭配建議:
維生素C增效:柑橘類水果、獼猴桃可提升植物性鋅吸收率30%。
植酸規避:豆類、谷物經浸泡或發酵后,植酸減少,鋅利用率提高。
三、不同年齡段兒童的補鋅策略
1. 0-6個月嬰兒
需求:每日2mg,純母乳喂養即可滿足(母乳含鋅約0.3mg/100ml)。
注意:早產兒需監測鋅儲備,必要時遵醫囑補充。
2. 7-12個月嬰兒
需求:每日3.5mg,添加強化鋅米粉、瘦肉泥(如牛肉泥含鋅3.8mg/100g)。
禁忌:避免整顆堅果、硬質食物,防嗆咳。
3. 1-3歲幼兒
需求:每日4mg,推薦牡蠣(鋅含量高達16mg/100g)、雞肝、奶酪。
技巧:將鋅食物融入趣味食譜,如“南瓜牡蠣粥”“胡蘿卜牛肉餅”。
4. 4-6歲兒童
需求:每日5.5mg,學齡前兒童易因挑食缺鋅,可選用葡萄糖酸鋅口服液(按體重5mg/天)。
警惕:長期腹瀉或腸道吸收不良者需短期補充鋅劑。
5. 7歲以上兒童
需求:每日7~9mg,鼓勵通過海鮮(如扇貝)、堅果、乳制品攝入,避免依賴補劑。
運動關聯:運動后鋅流失增加,可增加紅肉或鋅蛋白棒補充。
四、補鋅的注意事項
1.避免過量:每日攝入量超過40mg可能引發銅/鐵缺乏、惡心嘔吐。
2.檢測先行:若孩子出現反復感染、脫發、注意力不集中,建議檢測血清鋅(正常值:70-120μg/dL)。
3.藥物相互作用:補鋅劑需與抗生素(如四環素)間隔2小時服用,以免降低藥效。
五、特殊場景的補鋅方案
1.挑食兒童:用“彩虹飲食法”,每日攝入5種顏色食物,如橙色胡蘿卜(含鋅0.3mg)、紫色葡萄(含鋅0.1mg)。
2.素食家庭:選擇發酵豆制品(如納豆含鋅2.5mg/100g),搭配維生素C飲品。
結語:鋅雖微量,卻關乎生命全程。科學補鋅需“食補優先,藥補謹慎”,結合年齡、飲食結構動態調整。家長應關注孩子的飲食多樣性,必要時尋求專業指導,為孩子的成長筑牢“鋅”防線。
專家介紹
李錦璐 兒童保健科、營養科副主任 主治醫師
擅長兒童生長遲緩及精神發育遲緩,孤獨癥的診斷和治療,發育行為指導與干預,嬰幼兒喂養指導,常見營養性疾病的診斷及治療,兒內科常見病與多發病的診治等。工作10余年,具有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尹紅婭 李錦璐)
責編:瘦馬 編審:王輝 終審:盧子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