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幽先請笥浾叻迹└母镩_放40年,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9%,2017年GDP是1978年的55.9倍……一組“改革開放40年河南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數據,生動勾勒出河南人民奮斗的足跡,繪就一幅波瀾壯闊的河南發展畫卷。
記者12月20日從省統計局獲悉,這組數據涵蓋了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數據見證著時代的變遷。改革開放以來,河南堅定不移地加快經濟強省建設,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發展基礎不斷夯實,成功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大省向全國重要的經濟大省的歷史性轉變。”省統計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經濟大省加速崛起。1978年,全省生產總值162.92億元,在此基礎上,我省經濟總量分別于1991年、2005年跨越千億元、萬億元大關,之后又分別于2010年、2013年、2016年邁上2萬億元、3萬億元、4萬億元新臺階,2017年GDP達到4.5萬億元,經濟總量攀升速度逐漸加快。按可比價格計算,2017年GDP是1978年的55.9倍,年均增長10.9%,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1978年,河南GDP居全國第9位,從2004年起穩居全國第5位,占全國的比重由1978年的4.5%提高到2017年的5.4%,經濟大省地位更加鞏固。
人均生產總值穩步增加。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即“人均GDP”,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也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我省人均GDP分別于1989年、2005年突破千元、萬元大關后,又分別于2009年、2012年、2016年分別邁上2萬元、3萬元、4萬元新臺階;按當年年平均匯率計算,2012年、2014年分別跨越5000美元、6000美元兩個臺階,2017年接近7000美元。2017年,全省人均GDP達46674元,是1978年的40.4倍,年均增長9.9%,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由全國第28位提升至第19位。
“對于我們這樣一個經濟發展起點低、人口基數大的省份,人均GDP取得這樣的進步實屬不易。”中國(河南)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喻新安說。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1978年,全省糧食總產量僅419億斤,需要從全國十幾個省份調運糧食。2017年,全省糧食總產量達到1304.8億斤,約占全國的十分之一,穩居全國前兩位;夏糧產量穩居全國第一,小麥產量約占全國四分之一,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糧倉”。
工業經濟由小變大,由農業大省向新興工業大省轉變。40年前,我省工業基礎薄弱、技術落后、門類單一。1979年至2017年,全部工業增加值以年均13%的速度增長,2017年達18452.06億元,是1978年的116.8倍。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后,河南工業經濟發展實現了大跨越:2001年至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6%,高于GDP增速5.1個百分點;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均居全國第4位,分別是2000年的24.4倍、37.7倍。
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增進民生福祉,我省城鄉居民收入顯著增加。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78年的315元提高到2017年的29558元,年均名義增長12.4%,基本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78年的105元提高到2017年的12719元,年均名義增長13.1%,比全國同期增速高0.6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