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夏先清 楊子佩 通訊員 陳 曦
今年5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對2018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河南洛陽因在促進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實施技術改造等方面成效明顯,將享受到優先安排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支持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等一系列政策紅利。
“十三五”開局以來,老工業基地河南洛陽不斷發力制造業轉型升級。近年閃耀亮相的諸多“大國重器”,從“神舟”到“嫦娥”,從“墨子”到“天眼”……無不閃爍著“洛陽制造”的身影,洛陽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清晰。
發力工業轉型升級
近日,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捷報頻傳。在廣西桂平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的船閘工程施工中,中信重工為其配套的世界最大底樞“蘑菇頭”支撐起超級閘門,圓滿完成吊裝任務;由中信重工出品的首臺套超高壓水射流混凝土破碎機器人,順利投用于廣州沈海高速水口至白沙段錦江大橋施工工程,獲得配套企業高度評價。
一向以“國之重器”著稱的創新龍頭企業中信重工,憑借核心技術自主研發機器人,已坐上國內特種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市場“頭把交椅”。
推動傳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洛陽產業升級的重中之重,一個個鮮活的生動實踐也因此接連產生——造出盾構大“心臟”,鐵路軸承質量排名全國第一,配套風電軸承獲國家大獎……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通過對標國際一流產品,接連實現民族軸承工業的超越。
在一次次產業結構調整之下,“洛陽制造”逐漸升級為“洛陽智造”,并以首臺套等形式升級至“洛陽致造”,在多個領域完成了重要突破。
持續建設創新載體
搭配無級變速,突破無人駕駛……中國一拖科技進步成果頻現,挺起了中國高端農機“脊梁”。
5月23日,在工信部組織召開的論證會上,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建設方案獲得通過。此次論證通過標志著集結了中國一拖、中科院、中聯重機等多家單位優質資源的河南省智能農機創新中心實現升格。
作為全國首家省級農機裝備制造業創新中心,河南省智能農機創新中心迄今已在農機裝備核心元器件、核心零部件、農業機器人等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這里走出了國內首臺新能源動力無人駕駛拖拉機“超級拖拉機I號”,研發出了國內首款智能農機控制芯片“神農I號”。
坐落在高新區內的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洛陽先進制造產業研發基地同樣碩果連連:可提升旋耕刀具2倍耐磨性的激光強化技術,國內首創高效成型磨削技術的鋼軌打磨車……依托先進優越的人才機制、單項技術的蓬勃進步,該基地已由“單兵作戰”升級至協同創新,從“點、線、面、體”4個維度賦能智能制造全產業鏈。
加速制造業三大變革
在中部崛起的時代潮流中,作為老工業基地的洛陽理應有自己的擔當和作為:繼續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主動融入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推動制造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洛陽將繼續結合構建“565”,即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石油化工、電子信息、旅游五大主導產業;機器人及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醫藥、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產業、金融業六大新興產業;文化、科技服務、牡丹種養、健康養老、高效農業五大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制造強市 智造名城”。
洛陽還大力實施工業綠色化改造、智能化改造和企業技術改造“三大改造”,加快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和企業上云,培育發展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圍繞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實施大企業提質倍增試點行動、制造業單項冠軍、“隱形冠軍”企業培育等一批重點行動和工程,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