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評論員
新春將至,三門峽陜州燈會成了網紅,依托獨特的地坑院文化,將傳統彩燈與現代光源相結合,為游客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視覺盛宴。中原大地上,像這樣用創新精神推動文化繁榮發展的生動案例不勝枚舉。厚植文化優勢,把創新基因傳承得更好,中原將更加出彩,新時代出彩河南人將蓬勃涌現。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中原這片厚土上,世代傳頌著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的故事,輝映著周禮漢魂、唐風宋韻的光彩。革故鼎新、銳意創新是中原文化的鮮明特質,滋養和砥礪中原兒女在長期的歷史實踐中,審時度勢、拼搏進取,繁衍綿延、生生不息。新中國成立后,共和國建設者們戰天斗地、敢教日月換新天,改革開放四十年時代風云激蕩,活躍著千萬河南農民工闖蕩四方的身影,熔鑄著民營企業家搏擊市場經濟大潮的探索,刻錄著臨空經濟、跨境電商、自由貿易從無到有的孜孜奮進,見證著傳統農業省份由窮變富、由大變強的執著夢想。我們今天所擁有的一切,莫不是一代代出彩河南人開拓創新的結果。
近年來,我省創新驅動不斷強化,但需要正視的是,創新文化氛圍還不夠濃郁,創新思維意識還不夠活躍,尤其是創新型人才數量嚴重不足,全省企業研發人員占就業人員比重僅為2.6%,高新技術企業數不足全國的2%。補齊創新短板,推動人口大省向人力資源大省、人才大省轉變,需要主動傳承中原文化革故鼎新的優良傳統,為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注入強大動力,更好激發蘊藏在億萬中原兒女之中的創新能量。
傳承中原文化革故鼎新的優良傳統,首要的是持續弘揚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這三種精神是中原精神文化寶庫中的瑰寶,是最持久、最動人、最強大的文化基因。時代發展了、任務不同了,但是面對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每個人都要時刻問一問自己,還有沒有焦裕祿那種“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的創新思維,紅旗渠人“一錘、一鏟、兩只手”鑿出人工天河的創業精神,老愚公撼天動地、改變命運的創造力量,讓中原人血脈里的凝聚力、生命力、創造力奔放張揚。
傳承中原文化革故鼎新的優良傳統,還需要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中船重工第七二五研究所以“動車組”文化引領企業創新發展,南陽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治理中探索出了“四議兩公開”的工作方法……廣大科技工作者是創新的主力軍,但創新不唯年齡、不唯學歷、不唯職業,人人皆可為,處處皆風景。不斷通過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搭建高水準平臺、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就能吸引一大批海內外人才近悅遠來,激發干部群眾在實踐中揮灑聰明才智,把創新成果、出彩人生寫在中原大地上。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新時代為每個人的創新、創造、創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臺,讓創新文化蔚然成風、創新思維成為本能,我們定能以求新求變的銳氣沖破守成的暮氣,用澎湃的創新活力鋪展高質量發展的美麗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