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韓露
近日,2019《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出爐,10家豫企上榜。
今年中國500家上榜的上市公司總營業收入達45.5萬億元,去年中國GDP首次突破90萬億元,這500家上市公司的收入總和也再次超過了中國當年GDP的一半。
行業 地產和金融業表現較弱,新經濟板塊高速增長
總體來看,今年上榜公司的年營收門檻為162.38億元,相比去年提升了17%。今年上榜的500家上市公司總營業收入達到45.5萬億元,較去年增長14.8%,再創新高;凈利潤則達到了3.625萬億元,較去年增長4.21%,但相比去年24.24%的漲幅而言,受宏觀經濟影響大幅放緩。
中金公司的分析稱:受到經濟周期的影響,較為傳統的地產和金融業在過去一年中整體表現較弱。從上榜公司數據上看,金融行業收入僅增長7%,利潤同比下滑2%;地產業雖然在收入端大幅增長33%,但凈利潤則同比下滑1.4%,上榜公司數量也小幅下降。
榜單中,制造和消費類的上榜公司數量超過180家,在榜單中占比近40%,超過半數的消費、制造類上榜企業實現了雙位數的收入增長,行業整體仍維持著穩健的增長節奏。
由電子、互聯網服務和計算機相關行業組成的新經濟板塊則延續了此前的高速增長態勢,上榜公司數量增加到37家,板塊收入同比增長高達29%。阿里巴巴、騰訊領銜的互聯網服務行業,雖然收入總和只占到所有500家公司的2%,但是它們的市值卻接近11萬億元,占到了中國500強總市值的23.7%。
其中,京東憑借4620億元的營業收入位列總榜第17名,位列科技互聯網公司首位。阿里巴巴3453億元排名第24,比去年提升了11個名次,騰訊3127億元排名第27提升6個名次,百度1023億元排名第92,下滑1個名次。
盈利 商業銀行凈利潤率最高,美團點評居虧損榜首
盈利能力方面和去年情況差不多,最賺錢的10家上市公司以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為主,其中工商銀行利潤接近3000億元,建行、農行分別超過2500億元、2000億元。
中國移動1178億元排名第5,騰訊787億元排名第8,阿里696億元排名第10。
利潤前十強總共賺到1.46萬億元,占500強的40.3%,而收入第一的中石化只排在第11。
在利潤率最高的40家上市公司中,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由去年的第四位躍居榜首,利潤率高達45.6%。首次上榜的中通快遞以24.9%的利潤率進入利潤率榜。
其中值得關注的一點:在凈利潤率最高的這40家公司中,商業銀行占據了21家。
有公司盈利當然也有公司虧損,2019年,中國500強中共計有30家公司未能盈利,虧損總額達到1771億元。今年首次上榜的美團點評居虧損榜首位,虧損額接近1155億元。去年新上榜的愛奇藝,虧損額達到94億元,排在虧損公司榜單第二位。
變化42家公司新上榜和重新上榜,海底撈總收入近170億
每年的500強榜單都會有不少變化,《財富》統計,今年一共有42家新上榜和重新上榜的公司。
今年的大看點之一是——海底撈上榜了!在此次榜單中,海底撈以169.69億元的收入入圍,排名第482位??梢哉f,海底撈入榜是火鍋黨孜孜不倦吃出來的。
2018年新上市的港股公司中,小米集團以1749億元的總收入排名第53位,中國鐵塔以718億元營收排在127位,美團點評則以652億元營收排名第140位;在食品行業,頗受關注的是今年首次進入500強(排名第482位)的海底撈,2018年總收入達169.69億元。此外,好未來(第483位)則成為首家上榜中國500強的教育行業企業。
A股也有首次上榜或重新上榜的新秀,比如,寧德時代以296億元營收排在第290位;首次上榜的中通快遞以24.9%的利潤率進入凈利潤率榜。
從行業角度看,部分行業壁壘牢固或競爭殘酷,2019年都沒有新公司進入該行業的榜單,比如基建建筑領域、電力領域、多元化投資及金融領域、家用電器領域、石油天然氣石化領域、保險業領域、計算機及相關產品領域等。
行業榜單新進者最多的屬于電子、電子元器件行業以及化工行業,分別有5家新上榜公司。
河南 鄭煤機與中原銀行今年新上榜,建業退出500強
通過梳理發現,中國500強中,共有10家豫企上榜,總營收3796.85億元,總利潤超198億元。鄭煤機與中原銀行為今年新上榜的兩家企業,而去年位居499位的建業地產此次未進入榜單。
其中,豫企中排名前三的是萬洲國際、瑞茂通、安陽鋼鐵。萬洲國際以1495.8633億元的營業收入位列榜單第66名,居食品行業首位,其上年的成績為55位。瑞茂通位列第240名,上年其排在198名。安陽鋼鐵為第267位,上年為271位。今年新上榜的鄭煤機、中原銀行分別排在第327位、第488位。
從盈收看,河南上榜企業全部盈利,萬洲國際以62.4021億元的利潤位居第一,洛陽鉬業以46.3558億元的利潤位居第二,第三名是中原銀行,利潤為24.1458億元。
從行業看,上榜的河南企業中,能源產業占據大頭,民營企業較少。(據每日經濟新聞、中國證券報、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