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記者孫欣
“按計劃向目標地域組織機動!”盛夏時節,豫北的云夢山下戰車轟鳴,一場山地進攻戰斗演練如期打響。一名上尉通過電臺下達行軍命令,各分隊官兵聞令即動。
這名臉龐黝黑、干練帥氣的軍官,就是陸軍某旅合成四營裝甲突擊車連連長孟獻偉。
“只有把自己練成‘刀尖子’,才能團結和帶領官兵攻堅克難、無往不勝。”8月4日,孟獻偉告訴記者。
孟獻偉出生在革命老區桐柏縣,從小聽著革命故事長大。2009年,他投筆從戎,從鄭州大學入伍,新兵下連后成為一名偵察兵。
帶著大學生士兵的光環走進軍營,剛開始孟獻偉還有點飄飄然。然而,入伍沒幾天,現實就給他當頭一棒:跑不快、投不遠、打不準。
不服輸的孟獻偉就像一列高速飛馳的列車,用夜以繼日的苦練,向夢想沖刺。
為了增強體力,他武裝越野時加負重、加距離;為盡快掌握導航、通信等信息化裝備,他加班加點反復練習,手指磨起老繭……終于把自己磨礪成了一名響當當的偵察尖兵。
由于表現優異,兩年后孟獻偉作為優秀大學生士兵直接提干。一年的軍校生活,孟獻偉在沉淀中變得更加成熟,畢業后被分配到“紅一師”。
“紅一師”曾涌現出“大渡河十七勇士”“狼牙山五壯士”等著名英雄模范。既到英雄師,當立英雄志。孟獻偉心中升騰起男兒血氣:“我要像先輩們那樣有血性、敢擔當,不辜負所在的英雄集體,不辜負所處的偉大時代。”
2015年,經過嚴格選拔,孟獻偉走進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訓練場,擔任方隊教練員。訓練場上,孟獻偉對站軍姿、走隊列的每一個細節,都嚴摳細訓,甚至連喊口令的嘴形,他都要求完美。幾個月下來,他的體重掉了7公斤,踢壞了3雙皮鞋。
2018年10月,陸軍組織“精武-2018”比武競賽。競賽突出全程對抗,各參賽隊以10人戰斗班組遂行特定作戰任務為背景,隊員們要單兵負重30公斤,在36個小時內完成定向越野、奪控要點、阻擊援敵等十個課目的比拼。經過激烈競爭,孟獻偉再次脫穎而出,和戰友們一起代表所在部隊參賽。
然而就在賽前,孟獻偉被檢查出心律失常。醫生建議他住院觀察一周。“一周后黃花菜都涼了,作為領隊,怎能臨陣退縮?”孟獻偉堅持參加比賽。
“人生難得幾回搏,軍旅更得拼命搏。”不想讓軍旅生涯留下任何遺憾的孟獻偉,一次又一次突破身體極限,帶領戰友們一舉拿下通過障礙、阻擊援敵兩個課目第一名。
參軍10年來,孟獻偉先后榮立三等功2次、二等功1次,所帶連隊連續3年被旅評為“軍事訓練一級連”,榮立集體三等功。
鐵騎滾滾,硝煙彌漫。孟獻偉一直在備戰打仗的征程上前行。“作為新時代革命軍人,只有時刻以昂揚的精神投身練兵備戰,才能扛起使命責任,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托。”孟獻偉的話語里豪情滿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