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鵝文創產品
二仙坡蘋果
仰韶彩陶
捶草印花
70年砥礪追夢、奮勇添彩,崤函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產總值從1957年建市初期的1.03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1528.12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由101元增加到67294元(10169美元),城鎮化率從11.6%提高到56.29%,建成區面積從8平方公里拓展到如今的65平方公里、人口從6.13萬人擴大到52.1萬人,實現了從豫西邊陲小鎮到基本現代化的“美麗天鵝城”的歷史性轉變。
“五彩三門峽”
資源型城市的華麗轉變
據中共三門峽市委書記劉南昌介紹,三門峽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發現的礦藏多達66種,其中黃金、鋁、煤炭是三大優勢礦產資源。依靠資源以至于依賴資源,難免出現經濟起起落落、環境遭受污染、資源難以為繼的現象,這也曾是三門峽發展中的困惑。
黨的十八大以來尤其是近幾年來,三門峽聚焦產業優化升級打造“五彩三門峽”(“五彩”:黃,黃金產業鏈;白,鋁產業鏈;黑,煤及煤化工產業;紅,以蘋果為代表的特色農業;綠,大健康、大數據和文化旅游等綠色產業),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從2015年、2016年的3.3%、7.5%全省墊底到連續進入全省“第一方陣”;2017年、2018年兩年和今年上半年,采礦業占工業比重下降了20.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上升了3.7個百分點。2018年,全年旅游業總收入371.9億元,同比增長23.3%,對GDP貢獻率達23.57%。蘋果種植面積每年穩定在177萬畝、產量19億公斤左右,涌現出二仙坡、寺河山等中國馳名商標,蘋果和食用菌、鮮果、濃縮果汁遠銷俄羅斯等35個國家和地區。2018年,果、煙、牧、菌、藥、菜、林、漁等八大特色農業產值占全市農業總產值比重達84.4%。
立足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區
“一站式”通關和電子口岸建設助力開放經濟
三門峽省際區域中心城市的建設魅力日益彰顯,通關體系不斷完善,建成了三門峽海關、省級黃金貴金屬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進口銅精礦檢驗檢疫試驗區,保稅物流中心、河南自貿區三門峽開放創新聯動區的申建有序推進,“一站式”通關和電子口岸建設深入發展。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力日益增強,著眼建成先進制造業基地、物流基地、旅游目的地等“三地五中心”,著力打造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區的“區域交通樞紐”“商貿物流中心”“生態宜居城市”,浩吉鐵路營運中心落戶三門峽,境內“六縱六橫”交通網絡初步形成,正成為河南又一重要的米字形交通樞紐所在地;全國重要的大宗礦產品物流基地、冷鏈物流基地的建設進展順利,去年在三門峽進出的銅精礦、鋁礬土、煤炭等大宗商品2600萬噸,增強了開放型經濟實效。
一系列“民生紅包”讓群眾直接受益
2018年公眾安全感全省第一
“三門峽切實以重大民生問題的解決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共三門峽市委副書記、市長安偉表示。2016年以來,共減少貧困人口11.5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016年上半年的8.43%降至2018年年底的2.22%、預計今年年底將降至0.68%,提前兩年完成“十三五”期間易地扶貧搬遷任務,金融扶貧“盧氏模式”在全國推廣。三門峽中心城區“爛尾樓”、不動產登記、“七大難”問題加速解決,群眾滿意度顯著提高;著眼打造黃河金三角地區高等職業教育中心,將形成聚集5萬人左右的高等職教園區;全民參保計劃、健康養老“十百千”示范項目等一系列“民生紅包”讓群眾直接受益。持續深化社會治理,下大力氣抓好化解社會矛盾、掃黑除惡、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安全等工作,社會安定有序,2018年公眾安全感全省排名第一位。
宜居宜業宜游
森林覆蓋率全省第一
三門峽以文化城、以水潤城、以綠蔭城、以業興城,被評為首屆“魅力中國城”十佳城市,“人在林中、城在綠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生態環境基本成為現實。宜居宜業宜游的三門峽空氣優良天數、PM10、PM2.5等指標控制成效連年位居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出臺《河南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實現了從靠山吃山到養山護山、從“石頭上長出草”到“石頭上長出樹”的衍變,讓“春風又綠黃河岸”變成美好現實。深化造綠補綠,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0.7%,位居全省第1位,三門峽人民暢游在綠色海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