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9月23日訊(記者 鄭偉) 9月22日, “壯麗70年·古都新風貌”(河南站)網絡主題宣傳活動繼續進行。上午9時,古都采訪團抵達安陽市林州市紅旗渠紀念館,追溯當年撼天動地、愚公移山的紅旗渠精神。
處于太行山區的林州地區,從1442年到1943年的500年間,有100多個年份出現大旱災,其中更有30多次的大旱絕收。靠天吃飯的林州地區因此極度貧困,而因極端貧困產生的各種問題已經突破人類生存的底線,甚至直擊人性道德的紅線。
1960年2月,林州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開始修建紅旗渠。此后十年間,林州人民在匱乏的物質條件下,硬是削平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筑物12408座。終于在1969年7月,建成這座總干渠長達70.6公里的“生命渠”。
偉大的人民鑄就偉大的精神,一曲鏗鏘豪邁的《定叫山河換新裝》,就唱出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這種精神不僅屬于歷史,更屬于當代和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紅旗渠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歷久彌新,永遠不會過時。”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精神,隨著時代發展內涵也不斷被豐富的紅旗渠精神,在新時代依然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和價值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