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記者孟向東 刁良梓
新聞發布廳
9月24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系列主題第十八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新中國成立70年來,南陽從百業待興走向繁榮振興,從內陸封閉走向開放創新,從溫飽不足走向全面小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全市生產總值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2.59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3567億元,地方財政總收入從不足1億元增長到307億元,古老的南陽大地不斷煥發出新的光彩。
“近年來,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緊扣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抓住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機遇,按照‘建設具有較強吸納集聚能力和重要影響力的大城市’的目標定位,探索構建了黨的建設和經濟發展兩個高質量工作體系,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以奮斗實干添彩中原。”南陽市委書記張文深、市長霍好勝在發布會上表示。
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筑牢高質量發展支撐
南陽把實施“兩輪兩翼”戰略、重抓九大專項,作為落實河南打好“四張牌”要求的具體行動,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
產業轉型升級邁出堅實步伐。以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裝備制造、紡織服裝等優勢產業正在向千億級邁進,森霸光電、福森藥業成功上市,中光學超硬功能光學鍍膜、樂凱華光印刷新材料等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項目“平地起谷堆”,一批百億級園區和百億級龍頭企業正在形成。
創新驅動發展成效初顯。成功創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全市高新技術企業近兩年增加79家、達138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40.9%。
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推進。中心城區建成面積達155平方公里、人口160萬人,規劃96平方公里的南陽新城區,突出“滿城綠色半城水”的理念,建設大幕全面拉開;縣域經濟持續壯大,鄧州、唐河、西峽入選2018年中國中部縣域經濟百強名單,建成19個“全國重點鎮”,城鎮化率達46.2%。
基礎能力建設不斷加強。焦柳、寧西鐵路在南陽交會,蒙華鐵路、鄭萬鐵路即將通車,高速公路路網持續加密,唐河復航工程即將開工,預計南陽機場今年旅客吞吐量突破百萬人次,中部地區一個新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正在形成。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
作為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的主產區,南陽扛穩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政治責任,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著力完善德治、自治、法治相結合基層治理體系,不斷深化農村改革,呈現出農業農村發展活力迸發,城鄉居民安居樂業的美好景象。
目前,南陽糧食產量穩定在100億斤以上,培育了果藥菌菜、苗木花卉、畜禽養殖等特色產業,壯大了牧原股份、想念食品、科爾沁牛業等龍頭企業,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數量居全國省轄市之首,農產品出口額占全省的一半左右,成功創建全國首個食品農產品出口質量安全示范市。2019年世界月季洲際大會在南陽成功舉辦,超過6000個月季品種集中亮相,驚艷了世界。
厚植生態優勢擦亮高質量發展底色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南陽建立健全水質保護長效機制,舉全市之力做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保水質、護運行工作,水質始終保持在Ⅱ類以上標準,目前已累計向北京、天津、河北等沿線地區送水超過240億立方米。
持續開展大造林大綠化。成功爭取并啟動一期投資125億元的國家儲備林項目,加快推進伏牛山世界植物大觀園等重點項目建設。2018年,全市森林面積達1822萬畝,造林總量居全省首位,森林覆蓋率達40.5%,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著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大力推進“三散”整治,空氣質量持續好轉;全面推行“河長制”,國控、省控河流斷面水質平均達標率超過90%,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順利通過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驗收。
保障改善民生添彩高質量發展成色
這些年,南陽持續加大民生投入,著力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2014年以來累計61.84萬人脫貧,貧困發生率由5.52%下降到1.88%,提前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探索實施的“醫保救助工程”、牧原“3+N”扶貧模式在全國推廣。
集中力量辦好重點民生實事。財政民生支出占比超過80%,在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醫療保障、社會保障、平安建設等方面不斷提質提效,涉疆服務管理工作經驗被譽為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南陽的創新發展,掃黑除惡成效居全省前列,連續5年被評為“全省平安建設先進省轄市”。
大力弘揚主旋律。持續傳承創新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恢復臥龍崗等重點文化項目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鄉村教師張玉滾和火海救人英雄王鋒等一批“南陽好人”聞名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