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記者童浩麟本報通訊員魯杰
10月3日,國慶黃金周里的蘭考焦裕祿紀念園游人如織。紀念園停車場內,掛著外地牌照的車輛比平日明顯增多。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在歡慶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同時,利用假日,紛紛來到焦裕祿紀念園,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
秋日的陽光下,蒼松掩映、鮮花簇擁中的焦裕祿烈士陵墓顯得莊嚴而肅穆。墓區兩旁,8個戶外宣傳欄,從“一棵樹”“一個館”“一個園”“一個傳承”等,詳細介紹了“焦桐”、焦裕祿同志紀念館、焦裕祿精神體驗教育基地等8個景點的基本情況。
墓區內、陵墓前,人們以不同方式,表達對烈士的哀思和敬仰。杞縣7歲小女孩金夢媛在媽媽的鼓勵下,手捧一株黃色菊花,邁著輕盈的步伐,輕輕地將這株代表哀思的菊花擺放在焦裕祿烈士墓碑前,鞠躬后走下墓區,害羞地跑到媽媽跟前。“我這次帶著父母和女兒來焦裕祿紀念園參觀,同時也讓女兒接受一次紅色教育。”金夢媛的媽媽說,“紅色基因一定要代代相傳。”
在焦裕祿同志紀念館內,一隊游客一邊認真聆聽講解員的講解,一邊仔細觀看展品和展板了解焦裕祿事跡。他們是河南華瑞四方(集團)有限公司的員工,這次是來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公司負責人劉玉寶告訴記者:“我們這次把主題教育同緬懷焦裕祿豐功偉績、弘揚焦裕祿精神結合起來,不僅效果好,而且十分有意義,這次紅色學習教育活動必將激勵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奮勇爭先、再創佳績。”
游客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學習了解焦裕祿事跡,園區工作人員更是用熱情和一絲不茍的工作狀態詮釋著焦裕祿精神。謝潔是紀念園內一位講解員,一身暗紅色工作服讓她顯得特別精神。從事講解工作一年多的她,每天從8點半上班,一直工作到下午6點,她和另外8名講解員一起,用聲情并茂的講解傳承弘揚著焦裕祿精神。
“我是焦裕祿當年救活的孩子,現在的工作就是服務好來參觀的游客,讓更多人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在墓區旁忙碌的張繼焦,是當年焦裕祿救過的一個小孩。為了感恩,他的名字也由張徐州改為張繼焦。在與張繼焦攀談中記者了解到,國慶節期間,焦裕祿紀念園每天接待游客上萬人,家庭游占了很大的比例。
記者從紅色蘭考接待中心了解到,不僅是焦裕祿紀念園,蘭考縣文化交流中心焦裕祿事跡展覽館、焦裕祿精神體驗教育基地、四面紅旗展覽館等,處處涌動著紅色教育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