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10月16日,講話在《求是》雜志發表,再次強調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鑒古而知今,臨黃河而知中國。黃河是中華兒女的“母親河”,她不僅哺育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也塑造了中華民族剛毅不屈的堅強性格、百折不撓的鮮明氣質。滾滾黃河奔騰不息,中華文明綿延不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懷、牽掛著黃河的保護與治理,一次次不辭辛苦,奔赴沿黃九省區考察調研,足跡遍布大河上下、長城內外。步履所至,心之所向,盡是關切。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一條桀驁難馴的憂患河。古城開封因黃河潰決而數次被淹,歷史上三分之二的黃河決口發生在河南。亦是因為如此,對黃河有著特殊情結的中原兒女,把加強黃河治理保護當作必須完成好的歷史任務,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修復和保護,讓河流變暢、兩岸變綠,黃河更加煥發出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黃河寧,天下平。”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在新時代,我們要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更需要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團結流域各方唱好新時代“黃河大合唱”。
牢記殷殷囑托,搶抓歷史機遇。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從政治、戰略、全局的高度,認識保護黃河、治理黃河的重大意義,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搶抓歷史機遇,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確保大堤不決口、河道不斷流、水質不超標、河床不抬高。
遵循客觀規律,精準科學施策。堅持從實際出發、立足自身優勢,“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糧則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不畏艱險、奮勇爭先、科學施策,“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勠力同心、上下一體、埋頭苦干,切實好“解決九龍治水、分頭管理問題”,綜合提升河道和灘區治理,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推動全流域高質量發展。
寫好民生答卷,講好黃河故事。把保障改善民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提升全流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讓黃河流域人民更好分享改革發展成果;堅持文化傳承、綠色發展,積極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實施黃河文化旅游精品工程,把黃河建設成傳承歷史的文脈河、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李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