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如畫的扶龍湖、古色古香的聚賢亭……9月19日,記者來到郾城區龍城鎮孔沈鄧村,走在村里寬闊的道路上,一個個景點不斷映入眼簾。近年來,孔沈鄧村依托文化旅游帶動鄉村振興,打造以傳統教育、國學教育及體驗式教育為特色的“書香君子村”,先后獲得國家級文明村、省級綜合治理先進村等榮譽。
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發展,堅持“以產業支撐農業,以旅游拉動產業,以品牌塑造形象,以效益引領發展”的工作思路,大力發展休閑旅游農業。全市休閑觀光農業經營主體達到109個,年接待游客110多萬人次,年實現營業收入5億多元;休閑農業從業人員達12000余人,其中農民就業人數8500余人。
“把農業生態功能的開發與城市建設、美麗鄉村建設以及旅游文化的開發有機結合,做大做強休閑農業的新品牌,為農村繁榮、農民增收、促進鄉村振興開辟新的途徑。”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提升景點服務水平。注重休閑旅游農業景點的生態建設和環境衛生,加強對旅游廁所的建設管理。同時,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對南街村景區、開源神州鳥園景區的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升級,進一步完善了旅游服務功能。充實休閑旅游農業內涵。通過示范引領典型帶動,打造了生態農業觀光、采摘農家樂、休閑農莊、田園綜合體、主題旅游小鎮等形態各異的休閑旅游農業產品。全市已培育出“伊人玫瑰”“雪霽花海”等一批規模較大、實力較強、前景較好的綜合性休閑觀光農業園區。豐富旅游節活動內容,根據農作物生長周期,適時組織開展龍城桃花節、沙河國家濕地公園荷花節等觀光活動及新店草莓節、大徐西瓜節等采摘活動,著力打好“節慶游”這張王牌。
抓實重點,培育亮點。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以全域旅游創建、“四美鄉村”建設為統領,結合民俗展演、非遺傳承及休閑示范農莊創建等工作,秉持“景在村中、村融景中”的理念,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強化旅游服務功能,推進景區化美麗村莊建設,以此帶動鄉村旅游業發展。按照“七個一”標準配套完善公共文化設施和“六個一”配套建設旅游基礎設施,打造并評定了一大批宜居、宜業、宜游的景區化美麗村莊和鄉村旅游休閑示范農莊,推進了旅游特色鄉村建設。先后開通了以郾城區聚博文化園、裴城鎮裴城村、龍城鎮孔沈鄧村等為代表的幸福鄉村生態游1號線,以沙河國家濕地公園、北舞渡鎮山陜會館、賈湖遺址等為代表的幸福鄉村生態游2號線,以臨潁縣南街村景區、小商橋景區、黃龍濕地公園為代表的幸福鄉村生態游3號線,以源匯區馬店村、蔡莊村和舞陽縣賈湖酒文化園等為代表的幸福鄉村生態游4號線。
截至目前,我市有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2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1個、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2個、中國鄉村旅游金牌“農家樂”20個、省級生態旅游示范鄉鎮5個、省級休閑觀光園區10個、省級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1個、省級鄉村旅游特色村20個、市級景區化美麗鄉村40個及三星級以上鄉村旅游經營單位26個,鄉村旅游綜合收入近10億元。
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將加快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強化措施,加大投入,著力提升休閑農業發展品位,積極推動休閑農業與其他產業的互融互促,推動全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為鄉村振興增添動力。
責編:翟柯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