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創新教育管理模式——變“坐等上門”為“主動服務”,召陵區在農村推行黨員網格化,通過“網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負其責”的形式,實現黨員管理全覆蓋、黨員服務無死角。
一是每名黨員都編入一個網格。根據分布特點、人口數量、居住集散程度、居民生產生活習慣等,每一個行政村都劃分為若干個網格,每個黨員都編入一個網格。
二是每名黨員都認領一個崗位。將有能力、有威望,愿奉獻、愿擔當的黨員選舉為網格長,負責服務和管理本網格內的全體黨員群眾;其他黨員分別明確為村情民意信息員、義務巡邏治安員、矛盾糾紛調解員、衛生管理監督員和便民利民服務員“五大員”,做到人人有崗位、個個都有“責任田”。
三是每名黨員都要察民情聽民意。統一印制“民情日記本”,記錄群眾家庭的基本情況、主要經濟來源、存在困難及需要黨組織和政府幫助解決的問題等內容;通過梳理,建立“民情臺賬”,為黨員認領服務項目提供第一手資料。
四是每名黨員都要聯系服務群眾。黨員根據自身特長,每人都要有針對性地選擇3-5戶需要幫助的群眾,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今年以來,全區農村通過網格化管理,聯系服務群眾8000多人,辦理好事實事1萬多件。
責任編輯:黃曉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