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今年我省職工醫保門診醫保政策將迎來大變革。
我省要求,各個統籌地區4月底前出臺實施細則,6月底前全面啟動實施。
變革一:門診看病能報銷了
《意見》提出,各地要將多發病、常見病的普通門診費用納入職工醫保統籌基金支付范圍。起付標準按次設定,原則上每次不超過50元。另外,基層定點醫療機構不設起付標準;門診統籌規定有最高限額的,在職職工年度最高支付限額1500元左右,退休人員年度最高2000元左右。
《意見》提出,起付標準以上、最高支付限額以下的政策范圍內普通門診醫療費用,在三級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的支付比例不低于50%,在二級及以下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的支付比例不低于55%。
《意見》對退休人員的支付比例適當傾斜,高于在職職工10個百分點,如果參保人員辦理家庭醫生簽約后,在簽約的基層醫療機構發生的普通門診醫療費用,支付比例在以上基礎上提高5個百分點。具體標準由各統籌地區根據醫保基金承受能力確定。
變革二:個人賬戶的錢可支付家人看病費用
《意見》提出,在職職工個人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計入個人賬戶,單位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全部計入統籌基金;退休人員個人賬戶由統籌基金按月定額劃入,劃入額度由各統籌地區根據實施改革上一年度基本養老金月平均水平的2%左右確定。
調整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結構后,增加的統籌基金主要用于門診共濟保障,提高參保人員門診待遇。
原本個人賬戶的錢只能給自己看病用,將來,個人賬戶資金可用于支付參保人員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在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發生的由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以及在定點零售藥店購買藥品、醫療器械、醫用耗材發生的由個人負擔的費用。
個人賬戶也可用于配偶、父母、子女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或本人參加職工大額醫療費用補助等的個人繳費。
需要提醒的是:個人賬戶不得用于不屬于基本醫療保險保障范圍的支出。據《河南日報》
責編:瘦馬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