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65歲的劉建設沒有外出旅游,他一直在廠里搗鼓干濕一體化喂料器:這是他十幾年的心血,如今已經發展到第五代。劉建設對待這設備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他吃住都在廠里,寸步不離。
記者了解到,劉建設自主研發的喂料器,曾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這些年,他用在研發設備上的資金達上百萬元。
劉建設說,雖然已經65歲了,但想到自己的事業還未成功,他依然渾身充滿了力量。
10月5日,記者來到劉建設的工廠。工廠在孟廟鎮,緊鄰京廣鐵路。房子較舊,沒有很多加工設備,成品也很少,各種加工好的配件堆積在房間里。
“這些設備配件都是定制的。”劉建設說,喂料器雖然結構簡單,但很實用。
劉建設是郾城區孟廟鎮人,有20多年的養豬經歷。其間,他發現了喂料設備的種種不足,逐漸琢磨出一套比較實用的新型設備。2011年,他的這套設備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這些年,劉建設放棄了養豬,每天潛心鉆研,對設備進行改進,并且把做好的設備給養豬場免費使用,找到不足再做改進。“如今已經升級到第五代,功能日趨完善。”劉建設帶記者參觀他的工廠。
角落里堆放著不少食槽模具,都是在不斷改進中淘汰的,每一個都價值不菲?,F在的食槽是外沿內翻設計:豬在吃飼料時會把下巴上的湯水刮掉,減少對豬舍的污染。
“不少人看了我的設備會仿冒。”劉建設算了一筆賬,這些年來,在設備研發方面,他已經投入上百萬元。
“我看好養殖業的前景,所以我會在喂料器上繼續努力,讓更多養殖場認可我的產品。”劉建設說,雖然歲月不饒人,但想到自己的事業還未成功,他就充滿了力量。他會堅持搞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