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區黨工委書記 劉少宏
市委書記秦保強在全市縣處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作輔導報告時明確指出:“要錨定高質量,跑出加速度,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探索、根本性質、中國特色、原則方法,立足漯河實際、發揮比較優勢、找準目標定位,全力建設現代化食品名城、創新之城、幸福之城,全面增強打造中國式現代化漯河版本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西城區作為全市現代化城市形象窗口和改革創新發展的主陣地,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必須全面貫徹落實秦保強書記講話精神,主動對接黨中央、省委、市委發展部署,按照市委“單項工作爭第一、整體工作創先進”的要求,發揮西城區交通樞紐、行政服務、智慧城市、生態宜居、高端教育、醫養結合“六大優勢”,“強黨建、上項目、興產業、聚人氣、創一流”,全面掀起高質量發展新熱潮,奮力實現“十百千”工程目標,當好漯河現代化食品名城、創新之城、幸福之城的示范先行區,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漯河實踐貢獻西城力量。
強化黨建引領,筑牢發展保障。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為主線,以實際行動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錘煉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深入開展“五星”支部創建,進一步擦亮社區黨建和非公企業黨建品牌,分領域打造高標準黨建示范點,鑄造堅強有力的戰斗堡壘;樹立鮮明選人用人導向,打造素質過硬的干部隊伍;堅持從嚴正風肅紀,開展“知敬畏、守底線、抓落實、促發展”作風建設專項活動,壓實“兩個責任”,全面激活黨建引領“拼經濟、搞建設、抓發展”的實踐動能,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認清使命、知重負重、勇毅前行,不斷開創西城區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突出“項目為王”,撐起發展支柱。把抓項目、擴投資、促發展作為“頭號工程”,發揮“六大優勢”,聚焦現代化新城、現代服務業開發區、智慧島建設“三項重點”,抓好土地資源、樓宇資源、融資平臺“三個盤活”,深入開展“三個一批”活動,精心謀劃、創新機制、強化服務,以項目的滾動接續支撐高質量發展。積極謀劃一批群眾企業急需急盼、符合政策支持導向、拉動效果明顯的專項債券項目;招引一批與我市食品名城發展呼應配套、對本地區發展有支撐拉動作用、能夠輻射周邊地區的重大生產性服務業項目;實施一批路、橋、水、綠和教育、衛生、養老等補短板、強弱項,惠民生、聚人氣的基礎設施、重大民生項目,用高質量項目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壯大主導產業,厚植競爭優勢。根據西城區功能定位,主動融入全市產業發展大局,持續培育壯大主導產業。緊盯現代服務業開發區和漯河智慧島建設,發揮樓宇資源眾多優勢,圍繞樓宇經濟、金融保險、大數據、高端商貿物流、教育醫養等產業,全力謀劃建設中國食品數字產業園、省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金融保險產業園、大數據產業園、電商直播產業園、高端商業產業園、高端教育產業園、高端醫養產業園、智慧物流產業園、中小企業創業產業園等“十大園區”,實現一樓一特色、一樓一園區,培育一批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服務業龍頭企業,加快構建優質高效現代服務產業新體系,確保現代服務業開發區和智慧島建設邁入全省第一方陣前列。
瞄準“雙最”目標,迅速集聚人氣。把建設生活環境最優的現代化新城和打造投資環境最寬松的興業熱土,作為西城區集聚人氣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久久為功、抓出成效。以打造全市“最干凈、最暢通、最時尚、最智慧、最宜居”現代化新城為目標,堅持規劃引領,完善優化服務功能設施,加快推進萬達廣場、平漯周高鐵、高質量高中和高水平醫院等重點項目建設,抓好生態景觀提升,依托智慧島平臺優勢,建成全市首個智慧城市管理樣板區,用“繡花”功夫全面塑造現代化城市新形象。以“辦事最快、服務最優、親清有度”為目標,下大力氣打造全市乃至全省一流營商環境,為企業解憂紓困,努力讓各類經濟主體在西城區運營成本最低、辦事效能最高、發展預期最穩定。
全力爭創一流,當好示范先行。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緊盯建設漯河現代化食品名城、創新之城、幸福之城的示范引領區目標,以“學先進、找差距、強信心、創一流”活動為抓手,勇于自我革命、自我超越,發揚雷厲風行的作風,負重前行,砥礪奮進,力爭通過3~5年努力,使西城區人口突破10萬人,一般預算收入突破10億元,規上服務業企業突破100家,營業收入突破300億元,累計項目總投資突破1000億元,奮力實現“十百千”工程目標,當好勇立潮頭的發展標兵、活力迸發的創新高地、產城融合的示范標桿,不辜負市委、市政府的重托和人民群眾的期盼。
責編:瘦馬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