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手爸媽在照顧寶寶時會遇到這樣的驚嚇!孩子哭鬧時大腿根部突然凸起一個小包,觀察一段時間后突然又消失了?其實,這很有可能是寶寶出現了疝氣!
那寶寶為什么會出現疝氣呢?讓我們共同來了解一下。
小兒疝氣是什么?
01、兒童疝氣多為腹股溝斜疝,是由于兩側下腹部的腹膜鞘狀突未能閉合導致腹腔內組織(腸管、大網膜、女孩的卵巢等)突出到腹腔外。
表現為一側或兩側下腹部的可復性腫塊,當孩子哭鬧、用力排便、劇烈運動等腹壓增加時,腫塊突出,安靜或平臥時腫塊消失。小兒腹股溝疝出生后即可發病,新生兒發病率為5%左右,男嬰為女嬰的8~12倍。
如何判斷孩子是不是疝氣呢?
典型表現(及時就醫)
? 活動時鼓包:哭鬧、咳嗽、排便時腹股溝或陰囊/大陰唇出現包塊
? 安靜時消失:寶寶平靜或躺下時包塊自行回納
? 咕嚕聲:輕輕按壓可聽到腸子回納的聲響
危險信號(請立即就診)
?鼓包變硬、發紅、觸痛
?寶寶持續哭鬧、嘔吐、拒食
?包塊無法推回腹腔
這可能是嵌頓疝,腸子被卡住可能壞死,必須立即到正規醫院就診!
腹股溝斜疝必須手術治療嗎?
研究表明,兒童腹股溝斜疝出生后6月如未閉合自愈率很低,目前建議兒童腹股溝斜疝一經確診盡早手術,關閉腹膜鞘狀突,防止疝氣再次發生。
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腔鏡下疝囊高位結扎術成為小兒疝的首選術式,結扎患側疝囊的同時,還可以探查對側是否有隱匿性疝,如果有的話,在不增加戳孔的前提下可一并處理;該手術時間短、并發癥少、復發率低;切口很小,僅臍部5mm切口,術側針孔恢復后基本看不到痕跡;患兒術后基本無疼痛,術后6小時可少量進食,術后第2天即可出院。
傳統手術切口VS腔鏡手術切口
手術后注意事項
傷口護理:保持傷口清潔干燥,定期清潔傷口,避免感染,如發現傷口紅腫、疼痛明顯,及時醫院復診;
活動限制:手術后2周內建議避免劇烈運動,避免劇烈哭鬧;預防呼吸道感染,避免長期劇烈咳嗽,保持大便通暢,避免便秘。
飲食調整:合理飲食,保持均衡的飲食,以少食多餐、循序漸進、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
專 家 簡 介
王松陽
市二院小兒外科主任 主任醫師
河南省小兒外科委員、河南省小兒外科醫師協會常務委員、漯河市小兒外科學會主任委員,漯河市腸內腸外營養學會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曾在湖南湘雅醫學院、鄭州大學一附院、河南省兒童醫院進修,對普外科、胸外科、小兒外科、肛腸外科常見病及多發病的診治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對小兒普外科常見病如各種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小兒急腹癥、先天性巨結腸、腸旋轉不良、小兒疝氣、小兒包皮過長及包莖、腸套疊等的診治有獨到之處。獲漯河市科研成果二等獎,發表省級以上論文多篇。 (尹紅婭 張小玉)
責編:瘦馬 編審:王輝 終審:盧子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