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霍亞平 攝
人民網鄭州3月12日電 (霍亞平)3月12日,第42個植樹節。一場對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加快森林河南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的活動在鄭州惠濟區花園口鎮七堡村黃河大堤外側舉行。
上午十點,河南省沿黃生態廊道示范工程集中開工暨全省春季義務植樹活動啟動,鄭州、開封、洛陽、新鄉、三門峽黃河生態廊道示范工程集中開工,沿黃8市同時啟動,通過點、線、面結合,省、市、縣聯動,推動全面實施山區生態林、鄉村綠化、農田護林等大規模國土綠化工程,推進森林河南建設。
鄭州市政府市長王新偉在鄭州現場介紹了鄭州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范區生態廊道建設規劃。
據了解,鄭州沿黃生態廊道建設謀劃謀劃范圍為,西起鞏義康店鎮,東至中牟狼城崗鎮,北至黃河主河道,南至S312,全長158.5公里,涉及六個縣(市)區,19個鄉鎮106個行政村20余萬人,區域面積約550平方公里。
沿黃生態廊道將建設“三區四帶”,即由邙嶺生態休閑帶,濱河觀光生態帶“雙線雙景”組成的西部山水觀光區,由城市生態景觀帶貫穿始終的中部城河融合區,由田園生態風光帶為主線主軸的東部濕地修復區。謀劃建設5個森林公園(新建3個,前期2個),5個濕地公園(新建4個,前期1個)。
其中,西部山水觀光區建設區域為江山路以西至鄭洛界邙嶺區域,東西長75公里,面積330平方公里。建設內容包括高標準建設全國一流黃河生態觀光帶、建設邙嶺生態休閑帶、建設鄭州黃河國家步道和騎行通道及服務設施、建設5個森林濕地公園、建設多個規模采摘園。
中部城河融合區建設區域為江山路至京港澳高速東2公里,東西長約50公里(簡稱“百里長廊”),面積95平方公里。建設內容為高標準建設S312城區段,打造全國一流沿黃生態景觀大道。整合大堤、淤背堤、防護林為有機整體,建設沿黃生態景觀帶。另外,還包括建設鄭州黃河國家步道和騎行通道及服務設施、建設兩個濕地公園。
東部濕地修復區建設區域為京港澳高速兩公里處至鄭汴界,東西長33公里,面積125平方公里。建設內容為田園生態風光帶、建設鄭州黃河國家步道和騎行通道以及服務設施、建設農田林網、修復濕地,還將建設3個森林濕地公園,10個規模采摘園。
今天集中開工的鄭州、開封、洛陽、新鄉、三門峽黃河生態廊道示范工程尤其引人關注。這是黃河生態廊道建設的“樣板”工程。根據初步考慮,河南將根據黃河沿線不同特色,制定沿黃生態廊道建設標準,分段明確生態廊道功能定位和發展導向,融合森林氧吧、山水花海、休閑健身、治黃文化、古城驛站等功能,打造集生態屏障、文化弘揚、休閑觀光、高效農業為一體的復合型生態廊道樣板。突出景觀設計和園林規劃,在保護黃河生態環境的同時,讓群眾親近黃河,感受黃河帶來的自然美景、田園風光、文化魅力,實現人、河、城相依相存,和諧統一。
近年來,河南省在沿黃地區大規模開展國土綠化,完成生態保育帶造林290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 1400平方公里,但仍有1.69萬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積亟待治理。對黃河生態廊道提質升級,扮靚母親河,就是河南省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
據河南省林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主現場義務植樹人數控制在300人左右。在各省轄市、濟源示范區、各縣(市、區)設立的分現場,人數則不超過200人。植樹現場進行統一消殺,要求參加人員全程佩戴口罩,單獨開展植樹,保持距離,不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