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 丹)9月15日晚,市委書記蒿慧杰帶領市直相關部門負責同志深入召陵區、源匯區實地調研夜經濟。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的重大要求,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大政方針、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提高思想認識、提升發展層次、加強服務管理,推動夜經濟持續健康繁榮,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市領導李建濤參加。
蒿慧杰先后到召陵區淞江路東段夜間馬路市場和源匯區特色商業區,實地察看夜經濟產業形態、消費環境、配套設施等,了解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垃圾污水處理等情況,并與商戶、消費者交流,詢問經營和消費情況,聽取意見和建議。蒿慧杰指出,夜經濟絕不僅限于夜市經濟、地攤經濟,要把握夜經濟的內涵,順應市場需求,結合本地實際,注重打造特色,以品質聚人氣,以服務贏口碑,研究發展夜經濟的有效措施,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消費需求;要落實好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難解困政策措施,想方設法幫他們渡過難關。
就推動我市夜經濟繁榮健康發展,蒿慧杰強調,一要提高思想認識。發展夜經濟,不僅是應對疫情影響、推動經濟快速恢復的權宜之計,更是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長期舉措,有利于擴大消費需求、促進服務業發展、帶動居民就業增收、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一舉多效,意義重大。全市上下要把發展夜經濟作為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舉措,認真總結前一個階段的經驗和不足,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動夜經濟繁榮健康發展。二要提升發展層次。一方面要優化區域布局,結合“十四五”規劃、“十四五”旅游專項規劃和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做好頂層設計,統籌區域布局,依托特色商業區、特色小鎮以及約定俗成且對居民正常生活干擾小的固定區域等各類載體,打造夜經濟發展集聚區,為夜經濟發展提供持久固定的發展場所。另一方面要優化業態結構,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按照我市“四城同建”城市發展定位,結合“水”“綠”“橋”“船”“字”等本土元素,融合戲劇、雜技等民俗文化以及娛樂、旅游、健身等多種形式,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化技術手段,策劃實施群眾關注度高、參與性強的系列活動,推動夜經濟業態更豐富、更完善、更先進,讓夜經濟更富生命力、更具持久性。三要加強服務管理。加強輿論宣傳,宣傳黨委和政府對發展夜經濟的重視和支持措施,宣傳夜經濟的區域布局及各區域的業態內容,提高群眾知曉度。保障水、電、氣等配套設施供應,優化公交運營線路和運營時間安排,提升夜經濟場所美化亮化水平,為群眾創造良好的夜經濟參與環境。進一步推動夜經濟場所環境衛生整治,加強夜經濟市場的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和社會治安監管,規范夜經濟秩序,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為夜經濟發展做好保障工作。
責編:黃曉婭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