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黑龍潭鎮坡楊村舉行了一場特殊的簽約儀式。由市直機關工委牽線,市機關事務中心、河南亮奇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坡楊村簽訂消費扶貧供需對接合作協議,為村里農副產品找到穩定銷路。
簽約儀式上,村民楊軍民作為致富典型登臺發言。他感慨地說:“我一條腿有殘疾,能有今天的成就,非常感謝老高。自從第一書記高漠來到后,給村民提供各種幫助,讓大家共奔致富路。”
當天一大早,楊軍民就開始在地里忙活,將成熟豆角摘下,統一送到城里。他種的三畝豆角既新鮮又口感好,深受市區企事業單位食堂歡迎。楊軍民高興地說,今年種了十來畝地經濟作物,年收入8萬元不成問題。
楊軍民今年50歲,和84歲的老母親一起生活。2013年他在山西打工時左腿被撞成粉碎性骨折,現在大腿內還嵌著鋼板,不能用力,也干不了重活,成了村里的貧困戶。楊軍民不愿意這樣生活一輩子,2016年靠打魚收入摘了貧困帽,但收入并不穩定,一年到頭依然攢不下錢。
2018年,市直機關工委駐坡楊村第一書記高漠來到村里,空閑時經常找楊軍民聊天。“你家里有地,不如種菜吧,我幫你找銷路。”高漠經常勸他,種菜周期短、效益高,土地一年四季閑不著,是致富的好門路。
2018年底,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楊軍民在自家三畝責任田內種植菠菜、香菜、上海青等時令蔬菜,當年就掙了一萬多元。2019年,嘗到甜頭的楊軍民承包了幾畝地,開始種植各種經濟作物。秋天種洋蔥,第二年收獲以后立即種上黏玉米。待玉米秸稈長起來后,將根部葉子摘除,套種長豆角。楊軍民很有頭腦,黏玉米收獲以后,他將玉米稈留在地里,變成豆角的架材,省去了幾千元架材費。
“今年豆角最貴時三塊五一斤,現在也要兩元錢一斤。目前已經賣了8000斤,估計還能賣這么多。”楊軍民高興地說,剩余土地還種有蜜薯、芝麻等作物,每天都要雇人來干活。楊軍民說,經過高書記的指點和牽線,目前村里不少種植戶的農產品都已經打開銷路。今年他準備再承包十畝地,繼續搞特色種植。
“楊軍民雖然有殘疾,但頭腦靈活,成了村里脫貧致富的代表。”高漠告訴記者,2018年初到村里后,經過半年調查了解,發現部分村民思想比較保守,就通過各種辦法鼓勵大家種植經濟作物,并通過市機關事務中心平臺幫助村民找銷路,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這次與企業簽約,村里種植蔬菜的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目前村里有十幾個蔬菜大棚,還有200多畝集體土地,都將被充分利用種植無公害蔬菜,蔬菜種植將成為村里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責任編輯: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