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強市之基、發展之要、活力之源,是推進新時代漯河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量。今年,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聚焦中心、服務大局,積極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持續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全面提升引才用才質效,著力打造區域人才新高地,為推進漯河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撐。
優化政策 放權松綁
從體制機制上下功夫,是推進人才交流工作創新發展的關鍵一招。今年以來,我市健全人才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形成了組織部門牽頭,人社、科技、編辦、科協等部門各司其職、協同發力的工作格局,通過修訂激勵政策、壓實工作任務、強化服務保障,努力打造漯河特色的人才交流工作體系,為推動高質量發展賦能。我市印發《關于實施“百千萬”計劃 助力漯河“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舉辦了政策宣講會,先后收到求職簡歷40余份;印發《關于全面開展企業技能人才評價工作的若干實施意見》,把企業技能人才的評價權交給企業;印發《漯河市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審試點工作方案》,將職稱評審范圍擴大到鄉村振興一線。同時,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對人才引育工作進行新探索、新嘗試。
剛柔并舉 引才聚才
堅持把引進急需緊缺人才作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最大限度吸引各方人才力量。為剛性引進急需緊缺專業人才,我市加強人才需求調研,編制了《漯河市急需緊缺人才需求目錄》,組織雙匯、衛龍等數十家用人單位,先后到江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知名院校開展招聘活動。統籌374個事業編制,圍繞漯河“1+8+N”產業培育頂層設計,組織100多家用人單位,全職引進食品、機械、醫療、教育、農業等領域緊缺專業人才。截至10月底,全市共引進碩士以上研究生258人,人才引進數量超過去年全年。同時,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從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柔性引進院士4名、博士研究生8名。
項目牽引 借智借力
著眼漯河食品等主導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推進人才和科技項目合作,邀請朱蓓薇院士、陳堅院士和20多名專家教授,來漯開辦食品行業高端人才論壇,開展“院士專家漯河行”活動,為我市事業單位提供科研指導和技術服務。積極推進校地合作,與江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簽訂了在漯河設立研究生實習基地的協議,目前首批實習生已完成實習任務。積極推動項目合作,我市推薦的“朱蓓薇院士團隊與衛龍公司的產學研融合戰略合作”項目作為全省5個有代表性的高層次人才項目之一,在中國·河南招才引智創新發展大會開幕式上簽約。組織了10個重大人才項目在漯河市人才合作和科技合作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上簽約,年度簽約人才合作和科技合作項目36個,項目合作上了一個新臺階。
提升服務 創優環境
環境好則人才聚。今年,我市簡化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手續,對非公單位接收應屆高校畢業生,取消由所在地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在就業協議上簽章的環節,實行檔案業務“網上辦、一次辦、就近辦”,并通過微視頻、網上圖文宣傳的方式,提升高校畢業生檔案辦理政策知曉率。開展了“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活動,通過政策宣傳、線上線下招聘等,引導更多的高層次人才和高校畢業生選擇在漯河就業。提升人才交流服務信息化水平,與知名網絡公司合作,開發了人事檔案信息化管理系統,推動人事檔案全省、全國聯網。與中國銀行合作,實現了流動黨員黨費網上繳納和網上開展學習教育管理,流動黨員管理服務工作在全省人才交流系統保持領先地位。
人才聚,事業才能興。全市人才交流工作將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全面落實人才優惠政策,不斷優化發展環境,進一步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為漯河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匯聚更多優秀人才。(李學甫 張 鵬)
責編:瘦馬 編審:胡永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