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嚴寒酷暑,在臨潁縣城關街道迎賓社區的大街小巷、樓棟院落,總能看到社區工作者和網格員們忙碌的身影。他們以腳步為筆,以民情為墨,深耕網格“責任田”,探索出一條以常態化網格巡訪為核心的社區治理新路徑,推動社區服務從“管理”向“服務”、從“單一”向“多元”轉型升級。
黨建引領,凝聚網格治理合力。迎賓社區始終將黨建引領作為網格治理的“核心引擎”。社區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將黨建工作深度融入網格服務。通過協調網格內的黨員、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把黨的組織和工作有效延伸到社區治理的“神經末梢”——樓棟和居民家門口,為網格巡訪工作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每月四周”,腳步走出民情臺賬。社區創新推行“每月四周”工作法,將網格作為服務居民的主陣地,定期深入走訪。社區居委會主任郭利介紹:“巡訪不是走過場,核心是‘拉家常’、‘問需求’、‘聽建議’。我們要面對面了解居民的實際困難,真心實意聽取他們對社區環境、文化活動的意見。”這些來自一線的“民情日記”,成為社區精準服務的重要依據。
閉環管理,“件件落實”贏得民心。發現問題,更要解決問題。這是迎賓社區巡訪工作的關鍵信條。“能當場解決的,我們絕不拖延;需要協調的,就立即啟動聯動機制。”郭利主任強調。對于巡訪中發現的問題,社區建立了閉環處理機制:簡單問題現場辦結;復雜問題則及時召集物業、轄區分包單位等召開專題會議,共同研究方案,明確責任人、解決時限,確保居民訴求“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
聚焦痛點,破解老舊小區治理難題。針對居民反映強烈的老舊小區基礎設施老化、停車難、環境臟亂差等“老大難”問題,社區“兩委”積極聯合相關部門開展專項整治。通過改造小區道路、更換下水井蓋、科學規劃增設停車位和充電樁等實實在在的舉措,有效改善了人居環境,贏得了居民的交口稱贊。
通過扎實有效的網格巡訪,迎賓社區成功實現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的治理目標。如今,社區環境更加整潔優美,鄰里關系日益融洽和諧,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迎賓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深化網格治理模式,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提升精細化服務水平,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為夯實基層基礎、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迎賓經驗”。(李英杰 陶清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