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曉甫)“短短幾個小時就解決了我們的用蒸汽問題,真沒想到這么快!”6月12日,河南利旺流體技術有限公司經理賈戰營告訴記者,企業投產前因為沒有蒸汽無法調試生產設備,我將這一問題反映到召陵區“萬人助萬企”活動辦后,活動辦負責人立即打電話與天陽公司相關負責人聯系協調,幾個小時后企業就用上了蒸汽。
民營經濟在拉增長、促創新、調結構、惠民生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就我市而言,民營企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70%,稅收占全市稅收比重接近70%,民營“四上”企業占全市“四上”企業數的97.3%,從業人員占全部從業人員的98.3%。近年來,我市通過“萬人助萬企”活動、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工程等扶持民營企業發展,民營企業實力持續壯大、結構持續優化、活力持續迸發,發展勢頭穩、成色足。
“萬人助萬企”活動中,我市建立了“一級指揮、二級包聯、三率評查、四單督辦、五庫聯通、六項獎懲”工作推進機制,全市2234名干部下沉包聯1730家企業,建立五級問題解決閉環機制,充分運用服務企業周例會,積極開展“月度十佳”“年度百佳”優秀首席服務官評選和季度述職述評活動,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躬身入局,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目前,累計收集企業問題2594個,解決率100%。2018年以來,市、縣兩級累計召開服務企業周例會1490次,為企業解決問題3710個。“政策計算器”平臺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匯集不同部門的惠企政策,為企業提供政策查詢、政策匹配、精準推送、企業訴求處理、免申即享等“一站式”服務,錄入各級惠企政策3046條,注冊企業1468家,已累計精準匹配惠企政策1658次,發送智能推薦報告2254份。“政策計算器”通過智能推送,將曙光健士不銹鋼針頭生產許可的注冊申報時間從8個月壓縮到7天。
一塊普通的豆腐冷藏保存只有3天保質期,但南街村生產的豆腐卻可以有效保存10天。“公司創新性地將巴氏殺菌技術和急速冷卻技術應用于豆腐保鮮,生產的豆腐保質期得以大大延長。”在河南南街村清真食品有限公司豆腐加工車間,技術經理任民告訴記者,該公司通過研發新配方、新工藝,生產設備實現了一機多用,既可以生產北方市場需求的石膏老豆腐、鹵水老豆腐,又能生產滿足南方市場需求的內酯豆腐、嫩豆腐,并開發生產了打開即食的方便豆腐腦和豆腐類預制菜等。
新工藝、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是我市堅持大力實施創新工程的結果。圍繞食品主導產業,我市高標準建設中原食品實驗室,雙匯、衛龍、金大地等二十多家企業參與打造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形成了“1+6+N”實驗室人才和科技成果轉化體系,目前已轉化科技研發成果300多項,技術攻關36項。同時,我市將科技平臺載體作為集聚高端創新資源的關鍵支撐,全力推進科創平臺、科創載體建設。2022年,我市新增省級以上研發平臺23家,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堅持“抓大不放小”,分層分檔建立有研發活動、暫時未開展研發活動、擬入規、研發投入困難4類企業指導庫,“一企一策”建立幫扶臺賬。2022年,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達73.6%,位居全省第一。
與此同時,我市依托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工程,以頭雁企業、“倍增工程”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及專業園區為載體,加快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先后催生出雙匯第三工業園項目、金大地聯堿綠色轉型產業園項目、中大恒源與優德控股集團合作的產業園項目、衛龍四期產業園項目等“百億級”重點項目。依托現有重點企業,謀劃建泰科技手機配件建設項目、南街村生物科技產業園項目、靜脈產業園項目、冷鏈物流核心區項目、臨港醫藥冷鏈大健康產業園項目。高質量、高水平開展“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活動,突出食品市域主導產業,從裝備制造、液壓科技、精密制造等8個產業領域細分出休閑食品、調味品、精密制造、現代家居等20個具體專業領域,在招商圖譜中梳理出目標企業4079家,擬重點對接企業588家。
責編:瘦馬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