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展演進社區
從“澧水踏歌 翩躚舞起”廣場舞大會到“詩意霓裳 芳華競放”模特展演,從“梨園雅韻 戲聚萬家”社區戲迷擂臺賽到“水墨丹青 光影流年”書畫攝影展……由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主辦,市文化館、各縣區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承辦的我市第二屆社區文化藝術展演活動近日落幕。
本屆展演活動以“和韻沙澧 藝享未來”為主題,以“開放、共享”為理念,創新實行“主場+分場”的市、縣區聯動機制,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我市精心策劃了九大主題活動,用一個月的時間組織社區居民開展音樂、舞蹈、戲曲、書法、美術、攝影、非遺等藝術展演、展覽、展示交流主題活動65項,讓群眾盡享全方位的公共文化服務,持續提升了群眾的文化獲得感。
各縣區立足本土文化特色,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在活動開展期間“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臨潁縣在南街村舉辦了戲曲擂臺賽,吸引線上線下5000余人觀看;獨具特色的“潁火蟲”夜校開設9門藝術課程,使市民夜間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剪紙、竹編等非遺項目進景區活動,讓傳統技藝煥發新的生機。舞陽縣以文化人,開展小戲小品創作培訓,培育基層文藝骨干;舉辦社區藝術展演,為百姓搭建展示舞臺,讓群眾從文化旁觀者變為參與者。郾城區戲曲專場走進社區,名家、票友同臺獻藝,3500余名居民共享梨園雅韻。源匯區舉辦“五月鮮花正青春”攝影展,用鏡頭記錄城市發展;“梨園雅韻”戲迷展演讓傳統戲曲在社區生根發芽,唱響文化傳承的時代強音。召陵區以“五月繁花·多彩非遺”為主題,將非遺元素融入景區空間,使傳統技藝可觸可感,并通過“以棋會友”活動搭建起智慧交流平臺,在棋盤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經濟技術開發區燕山游園內,伴隨《春暖桃花源》的悠揚旋律,太極拳練習者以剛柔并濟的動作,展現了文體事業協同發展的生動圖景……這一系列活動,既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又是對群眾文化需求的積極回應,同時為“食全食美 漯在其中”文旅品牌添彩。
“此次活動以文化為紐帶,將多元藝術深度融入社區生活,構建起市民交流平臺,加深了鄰里情誼,凝聚了社區向心力,描繪出基層文化繁榮的生動圖景,為幸福之城建設注入了持久精神動能。”市文化館相關負責人說。
來源:漯河日報
責編:翟柯 審核:王輝 終審:盧子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