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農產品滯銷 不能單靠愛心接力
“河南好人”周衛兵又幫農戶解決梨子滯銷難題了。在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的幫助下,周衛兵共售出梨子約7000斤,幫農戶解決了實際困難。(詳見2025年9月15日《漯河日報》05版)
周衛兵幫助梨園周村農戶銷售滯銷梨子,已不是第一次。記得這幾年,他都在做這項善事。這些年來,愛心人士幫農戶解決農產品滯銷的報道屢見報端。在為他們的義舉感動之余,筆者不禁在想,僅靠愛心善舉,怎么從根本上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
農產品滯銷是多年來一直存在的難題。這個問題的根本癥結在于農戶小規模生產與大市場需求脫節。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使農產品生產融入大市場。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暢通生產與市場的信息渠道,解決農產品生產與市場需求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加強農戶與市場的對接,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同時,不斷擴大農產品生產規模,發展集約產業,增強農業生產抗風險能力。為此,不斷提升農民知識水平和科學素質是關鍵。在信息快速發展的時代,廣大農民須主動學習先進信息技術,不斷開闊眼界,更新觀念,樹立大市場意識,主動擁抱大市場、融入大市場、服務大市場,生產更有市場需求的農產品,做適應現代化建設的新農人。
作為政府及有關部門,須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在不斷培養新農人方面主動作為,以耐心細致的工作當好“拐棍”,先“扶著走路”,再“扶上馬,送一程”,讓廣大農民不斷經風雨、見世面,不斷增強適應市場、融入市場、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能夠在市場經濟的海洋中踏浪前行。
服務“三農”,有關企業和經濟組織也義不容辭。這就需要廣大愛心企業、愛心人士以滿腔的熱情,以融冰化雪的愛心幫扶我們的農民兄弟,既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做好廣大農民朋友的“示范者”“引領者”,不斷幫他們出主意、想辦法、找門路,幫他們進一步提升自身素質和能力,使其成為適應時代發展的新農民。
解決農產品滯銷是當前不少農民面臨的一個實實在在的難題。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農民自身是關鍵,同時還需要社會各界各個方面齊心協力、各盡其能,為鄉村振興盡一分心、出一分力。讓我們在建設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路上攜手同行。
來源:漯河日報
責編: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