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應村紅白理事會破陋習
“以前辦婚事,光是流水席就得擺幾十桌,花幾萬元,壓力太大了。現在有了紅白理事會,簡單辦儀式、吃頓便飯,省錢又省心。”9月10日,說起村里的變化,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黑龍潭鎮老應村的村民連連點贊。近年來,老應村聚焦農村婚喪嫁娶中的攀比炫富、鋪張浪費等不良風氣,以紅白理事會為抓手,大力推進移風易俗工作,讓文明新風吹遍村莊每個角落。
“要改陋習,得先有規矩。”老應村早在多年前就成立了紅白理事會,成員由村干部、老黨員、村民代表組成,還專門出臺了紅白事操辦章程。章程明確規定:紅事不找豪華車隊、不擺天價宴席,婚宴桌數控制在10桌以內;白事不搭靈棚、不雇吹鼓手,簡化治喪流程,倡導綠色祭掃。為讓章程落地,紅白理事會成員主動當起宣傳員和監督員,平時通過村里的大喇叭、微信群及入戶走訪等方式,分享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的典型案例;誰家辦紅白事,成員第一時間上門,對照章程幫著制訂操辦方案,全程跟進,避免鋪張。
去年年底,一名村民準備辦婚禮,原本計劃邀請200多人、擺20桌宴席。紅白理事會成員得知后,主動上門溝通:“現在村里都興簡約婚禮。咱把親戚朋友聚在一起,吃頓家常飯、聊聊天,既熱鬧又不浪費,還能把省下來的錢用在小家庭的建設上,多劃算。”在紅白理事會成員的勸說下,這名村民最終將婚宴縮減到8桌,只邀請至親好友,還取消了豪華婚車,節省了3萬多元。
除了切實發揮紅白理事會的作用,老應村還完善了“一約四會”(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制度,將移風易俗內容寫入村規民約,定期通過“道德講堂”表彰文明家庭、節儉模范,讓抵制陋習、崇尚文明成為村民的自覺行動。如今的老應村,比闊氣的少了、比家風的多了,風氣越來越正。
來源:漯河日報
責編:翟柯